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与黄金的角色

连平2019-11-28 12:09:52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扫描二维码分享

  在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时代,黄金曾经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和基础。迄今为止,国际货币体系变化依然对黄金具有重要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黄金的货币职能以及未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

  历史上黄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担当过本位货币。1971 年, 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宣告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金汇兑本位制的瓦解,黄金就此走上非货币化的道路。其实在此之前,黄金的货币功能已经逐渐褪色,即作为货币最为重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功能逐步丧失。但在金汇兑本位制下,35 美元可以兑换1 盎司黄金,黄金通过与美元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依然发挥着货币的部分功能。1971 年后,美元本位制逐步得以确立。

  从金本位制到金汇兑本位制,再到美元本位制,是黄金非货币化的演进路径,全球货币体系最终形成了以纸币为本位的货币体系。

  美元本位制的本质是纸币本位制。在财政赤字趋势性扩大的条件下,各国货币当局不可能不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胀因此进一步发展。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之后,全球货币发行如脱缰的野马大幅增长。尤其是美国的美元货币发行。

  据有关方面统计,美国每年发行的2/3 左右的美元货币供应流到了世界各地。而全球出现通胀或者泡沫、债务快速增长,美国却不用考虑它对全世界所负的责任。

  随着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发展,黄金的货币功能并没有彻底消失。黄金具有其他物品所不具有的特质:充当过货币,单位价值较高;具有工业使用价值,而供给又较为有限;质地均匀,能够有效分割;具有普遍可接受性,流动性好;宜于窖藏,长期收益率较高;避险功能齐全,可以有效分散风险,等等。在避险和保值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物质可以与黄金相媲美。

  黄金没有了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功能,但仍具有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功能。可见黄金依然还在发挥着货币的部分职能。黄金已经并将长期成为纸币本位制度下抵御通胀和货币贬值的有效工具。

  从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来看,黄金非货币化的过程会放缓。在某些阶段,黄金的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货币职能还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甚至是增强。为此,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将黄金作为主要国际储备之一。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处在多元化的变革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个时期,美元充当主要国际货币不仅是因为美国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美元有能力与黄金挂钩,而且还因为美国在全球贸易和GDP中都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时至今日,美国仅占全球贸易的10% 不到和全球GDP 的15%,但美元仍占到全球支付结算的约一半,这就显然不合理了。2002 年欧元的诞生加快了货币多元化的趋势。近20 年来,美元不再是一币独大,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比重开始明显减少。2009 年人民币开始走向国际,比重开始缓步上升,尽管现在的比例不高,但发展趋势还是十分明朗的。

  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演进的过程中,主要货币之间必然会长期展开博弈和竞争。从霸主地位走向衰落的货币的货币当局,不惜运用霸凌手段对竞争对手进行所谓制裁,导致后者寻求多种方式保护自身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经济体的货币当局有必要拥有世界普遍可接受的、价值稳定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来支持其本币的信用,增强和保持其国际清偿能力,有效规避这一长期博弈过程中的风险。黄金以其特有的性质,势所必然地会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发挥信用基础、清偿能力和避险手段的功能。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央行购入了黄金,2016 年有8国央行,2018 年增至19 国央行。自2011 年以来,全球央行从黄金卖方转变为黄金买方,连续9 年净买入;

  2018 年净买入656 吨,2019 年上半年则净买入374 吨。黄金已成为全球央行的第三大官方储备资产,占比达到10%,而在2000 年时这一比重则不超过3%。展望未来,纸币本位下的货币贬值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将增强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截至2019 年7 月,尽管近年来不断增持,中国央行持有黄金达到1936.5 吨;但黄金储备占总的国际储备的比例仅为2.7%,与庞大的外汇储备、可观的GDP 总量和贸易投资总量相比显然是不匹配的。未来我国有必要继续增持黄金和提升其占比,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国际清偿能力和避险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更为坚实的信用基础。

       连 平 /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