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全球要避免货币政策触及零利率下限,中国利率回旋余地较大

周艾琳2019-11-22 09:08:48来源:第一财经

扫描二维码分享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历历在目。十多年后的今天,业界人士未雨绸缪,人们在关注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概率,以及会在何时经济再一次陷入衰退?不断面临“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困境的全球各央行将以怎样的方法才能抵御危机?在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期间,“从危机到稳定:应对下一次金融危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针对上述话题进行了讨论,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发表了观点。

  与会者认为,美国真的在2020年陷入衰退的概率很小,当前尽管制造业陷入萎缩,但最为关键的消费和就业依旧强劲。不过鉴于衰退往往是由难以预料的触发因素引起,因此各界也紧密关注事态的发展。

  “10年前引发衰退的是次贷危机,目前的关键在于要预防危机。”周小川表示,现在发达国家央行普遍面临零利率下限的约束,如果面对下一次危机时,央行就更难扮演积极作用。现在面对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我们需要尽力避免在危机前货币政策就触及零利率下限。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区间目前为1.5%-1.75%,美国已明确表示将暂停降息,而欧洲众多国家仍面临负利率的货币政策难题。“相比之下,中国的利率回旋余地较大,因为中国的利率更高,目前基准利率(1年期贷款报价利率LPR)为4.15%,还有很多宽松空间应对。”

  所谓零利率下限,即当央行政策利率降息至0% 或趋近于0% 时,理论上央行即无法进一步将利率下调至负利率,市场也预期央行无法进一步将利率下调至负利率,故此时央行政策利率,将不会是市场预期惯用的重要金融指标,因央行若将名目利率降至负利率,那么短期市场利率亦将随之走低至负利率,此时市场将会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将钱存入银行或是持有负利率债券。 而上述这样的理论预期,经济学上称之为央行的“零利率下限”约束。凯因斯学派亦曾对该现象解释,当央行政策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因为利息收入极低,那么此时央行无论实施何种货币政策,恐怕都无法鼓励市场买进公债,甚至市场还可能抛售公债,央行即失去了对市场利率的控制能力,这时央行恐怕将会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周小川提及,如果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扮演更大的角色。

  在十多年前危机爆发之后,IMF为那些具有良好记录、但在资本市场上遇到暂时的流动性问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建立了一个新的短期贷款便利基金。在2008年10月29日批准的这项短期流动性便利基金项下,合格的国家有资格在不附加后续条件的情况下获得大笔先期融资,以帮助恢复信心,遏制金融危机的传染。

  此外,货币互换当时也发挥了作用。尽管危机后主要央行通过释放大量流动性来拯救经济,“但对新兴市场而言,很多流动性根本不会到它们那边,因此中国和韩国、阿根廷等国家进行了货币互换协议,这也可以缓解危机阵痛。” 周小川称。2008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央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人民币。

  对于央行而言,周小川认为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要加深对通胀的理解。通胀一直以来都被用来作为物品、服务等的价格指数,但现在很多新兴技术、行业诞生,如果用新统计的方式来看通胀,可能会对货币政策有更新的理解。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