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应平等对话

朱玫洁2019-03-26 16:42:4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

  3月22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9 春季论坛: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理论与对策”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在发言时表示,城市群是点和点的连接,而都市圈是一个面,更强调中心城市和周围地区协同和统筹。

  如何建立协同机制?李国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建议设立类似城市联盟的平等对话机制。同时,在都市圈协同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可借鉴城市联盟

  “协同什么?这是城市中心和外围关系的问题。”在李国平眼里,跨行政区协同是一个关键问题。

  从区域角度来看,跨行政区可以是省级行政区、市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甚至中心城区和郊区也是跨行政区域。因此,跨行政区协同普遍存在,只是协同尺度有所不同。国家发改委2月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多方面的协同,如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协同、基础设施协同等。李国平认为,在此之前,还需要再明确:谁来倡导协同?谁来进行协同?

  他表示,一个城市群下面可能有若干都市圈,一个大都市圈又套着小都市圈。实际操作中,都市圈层层嵌套模式下的协同,“根本上涉及到行政制度、财税制度等各种分权”。

  同时,李国平强调,不管城市大中小,在协同商议过程中,应该彼此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如果我们把权力关系、行政关系、区域关系夹到一起的话,(都市圈中各城市)永远没有对话”。

  他认为,如果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导致彼此协同中话语权不完全对等,这样会“很难进行直接协调,效率上损失较大,且不可持续”。

  李国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借鉴国际上“城市联盟”这类机制经验,“城市联盟里各成员有同样的权利和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类似于自治组织的体系”。

  比如联盟内部的城市,可以通过投票对区域共同治理项目进行决策,要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成员都有参与权利。“其中不管是倡导还是最后票决,都要保证成员有同等地位、同等价值。”李国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

  具体到项目建设,投资基金怎样进行分配、责权怎么进行划分等问题,李国平表示:“这需要城市之间形成协议等正式内容才能解决,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市场化是核心

  协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规划层面,李国平建议,国家发改委仅需对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等少数城市进行都市圈规划,设置其包括哪些周边地区等。对于其他层级、能级更小的城市,可以放开。也就是说,这些城市如果自己有需求,与周边地区展开某些协同,那么他们就发挥自主能力,根据市场意愿去做。

  对此,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处长韩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都市圈建设,比如产业转移等,要尊重地方发展规律。都市圈中各城市的协作内容,应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此前,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都将湖州、嘉兴两个城市划入,都市圈之间的竞与合也引发外界关注。对此,韩云表示,实际上,两城与杭州、上海同时协作并不冲突:“你可以与A城合作产业,与B城合作生活服务,怎么合适怎么做,这是‘自然而然’的。”

  进一步,在实际操作层面,李国平认为,市场化是“破题”跨行政区协同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行政为主导,自然就涉及‘边界’问题。”李国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时地方政府就得考虑资金能不能承受(这些项目)?不能承受,就不会再考虑扩展到其他地区。况且用公共财政开展项目,就必须限于自己的行政区划内,把税金拿到别的地方使用,从法律上也不允许。”

  他认为,一定要想办法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好办了”。李国平还补充道,在都市圈协同中,如果基础设施“上不去”,产业协同就会很困难。而基础设施往往是由政府“包办”。他建议,在“立好规矩”的前提下,比如污染物排放、建设总量限制等,也可尝试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由市场主体来开发。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