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2019-03-26 08:44:19来源:中房网
中房网讯 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工作将有较大进展。
到今年年底前,包括税务、住建、婚姻登记等在内的12个部门中有关不动产登记的信息都将实现互通共享。这意味着,届时去这些部门办理有关事宜时,不用再重复提交有关不动产的证明,只需要查看共享信息即可。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5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明确2020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的一般登记业务和抵押登记业务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
针对不动产登记耗时长、办理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部门协作,采取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等方式,进行全流程优化、压缩办理时间。2019年年底前,流程优化到位,不动产登记数据和相关信息质量明显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动产登记需要使用有关部门信息的通过共享获取。
2020年底前不动产登记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从国新办举行的《关于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通知》吹风会上了解到,随着“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未来不动产登记时间将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据统计,针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目前全国已经有700多个市县开展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的工作方式,例如福州探索了“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的网上办理模式。广西南宁在各个部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通过不动产的综合服务平台来实现权利人自助办理、即时办结,在全国首创了“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办证模式。
此外,在“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这方面,全国2852个县(市、区),已经有2157个县(市、区)建立了“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的综合窗口,占比近80%。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介绍说,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全面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推广浙江、江苏、广西南宁、福建福州等地的做法,联合房管、税务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和信息互通共享,组织开展全国不动产登记窗口精简环节,压缩时间。
“截至2018年年底,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办理时间,东部地区基本上都在10天和5天以内,中部地区在12天以内,西部地区也不超过15天”。王广华介绍说,“总的来说,一般登记全国都在15天以内,抵押登记全国都在7天以内”。
在此基础上,王广华进一步表示,到2020年年底前,不动产登记数据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要进一步提升,登记时间力争再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
王广华说,为了实现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工作目标,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部门协作,采取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员集成的方式,构建便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
信息共享后不需要企业和群众再次提供
北京青年报报道,自然资源部确权登记局局长冷宏志表示,不动产登记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信息。“按照《通知》的要求,这些信息要通过共享交换平台来实现共享,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集成机制,信息互通共享后就不需要企业和群众再次提供了。”
冷宏志称,按照《通知》要求,到2019年底,实现互通共享的信息涉及到12个部门,主要是公安部门的户籍人口信息,“基本上每种登记类型都要涉及到。”冷宏志表示,还有营业执照信息;机关、群团、事业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住房城乡建设(房管)部门的竣工验收备案等信息;税收信息;银保监部门经营许可证信息;自然资源部门的规划测绘、土地出让、土地审批以及闲置土地信息。
此外,还有涉及到法院的司法判决信息;民政部门的婚姻登记以及涉及人员单位等地名地址等信息;涉及到公证机构的公证书信息以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土地房屋资产调拨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和死亡医学证明信息。
对于上述信息共享可能带来的影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上述数据进入到共享交换平台中,如房屋竣工验收备案信息、土地出让和规划信息、土地闲置信息、国企存量土地信息等,类似数据对于后续掌握市场动态和推进各类改革有积极的作用。他认为,通过积极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策,预计后续购房者和业主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更为便捷的信息查询和信息使用等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岩曾表示,不动产信息共享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只有全面、实时了解不动产的产权状况,才能够为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真实的信息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可以为政府提供全面、实时的不动产产权信息,进而为保护财产权、维护交易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据了解,我国2014年正式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旨在提高登记的效率和公信力,进一步强化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业内人士认为,不动产登记联网有利于摸清楼市“家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预期。不动产登记本身并不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直接影响到楼市,但通过不动产登记可以实现更多更快的楼市调控效果。
来源:央视新闻、经济参考报、北京青年报、第一财经日报,中房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