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成本有升有降,1.2万家样本数据揭秘结构变化

陈益刊2019-11-01 08:43:16来源:第一财经

扫描二维码分享

  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这一实体经济痛点,近些年各级政府出台不少举措。那么,企业融资成本近来究竟有何变化?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19年“降成本”报告,研究分析了12175家样本企业近三年(2016~2018)融资成本变化情况,并对山西、广东、贵州进行实地调研。总体来看,近些年实体经济融资环境在改善,可获得性增强。

  融资成本下降趋势不明显

  实体企业主要是靠银行贷款融资,此次1.2万多家样本企业中,来自银行贷款的金额约占76%,其他渠道为债券融资(约12%)和其他融资(信托、委托贷款、融资租赁等)。

  根据1.2万多家样本企业数据,财科院报告分析称,2016~2018年间,企业银行短期贷款平均利率持续下降,但1年期以上的长期贷款利率略有上升。另外债券发行利率和融资担保费率均有所上升。综合来看,2017年和2018年融资成本下降趋势不明显,短期融资成本下降,长期融资成本有所上升。

  财科院认为,融资成本变动是降成本政策、宏观调控和监管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2016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降融资成本政策,推动融资成本下行。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受到金融去杠杆和金融严监管、经济下行影响,融资成本上升压力大。

  对此,201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讨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后一批降低融资成本新举措相继落地,取得良好成效。比如,2018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市场政策放松,利率一路下降,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大型和微型企业贷款成本较低

  不同地区实体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不同。从银行贷款利率来看,东部最低、西部略高、中部最高。

  这是由于东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达,债券市场发达,企业资质也更好,融资成本更低。西部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资产规模大,在信贷市场更具有议价能力,在债券市场评级也较高,因此银行贷款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都较低。在中部地区,民营制造业企业多,融资需求更大,各渠道融资成本也更高。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有较大差异。从样本企业数据看,国有企业融资规模高于民营企业,前者是后者的8.4倍。尽管国企和民企都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但民企主要从银行获得短期流动性贷款。

  2016年至2018年,民营样本企业获得银行短期贷款和其他融资规模逐步上升,但获得银行长期贷款和债券融资规模则是先升后降。这主要受金融严监管和实体经济下滑影响。

  从融资成本看,国有企业获得银行长短期贷款、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的融资成本都低于民营企业。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把握好风险处置节奏和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要求推动实际利率有效下降,支持中小银行发展,降低企业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报告还显示,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成本最高,大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在信贷市场更具有议价能力,能够获得更低利率。而微型企业是受到普惠金融政策照顾,能够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

  制造业银行短期贷款利率下降

  不同行业融资规模和成本也不同。从样本企业平均融资规模看,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制造业居中,没有抵押品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对较低。

  制造业融资成本最被外界关注,2016~2018 年制造业样本企业银行短期贷款利率不断下降,长期贷款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却逐年上升,尤其债券发行利率上升的幅度最大。

  财科院建议,在继续出台实施降融资成本政策时,需要进一步上升政策的精准性,以便其切实有效发挥作用。比如对不同区域来讲,降融资成本政策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中部民营制造业企业应着重解决融资渠道缺少问题,而对于东部企业应着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