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望跻身全球十大“地铁城市” 新增8条地铁过半在东部

周芳2019-01-07 14:23:27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

  适逢武汉两会召开,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公布《关于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的批复》,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武汉将新增8条地铁线,总长达到606公里。

  根据这一规划,包括蔡甸、江夏、新洲、汉南等远城区、新城区在内的武汉所有行政区都将有轨道交通连接;武汉地铁还将首次跨出武汉,抵达鄂州。

  截至目前,武汉已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达305公里,居全国第五。地铁界人士预测,根据里程数、客流载荷量、线路和站点数等指标估算,到2024年,武汉可望跻身全球十大“地铁城市”之列。

  不仅如此,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本次获批的8条地铁新线中,过半线路位于武汉东部,其中19号线让光谷东片区的高新二路与武汉火车站相连,新港线则是从工业四路通往新洲阳逻,11号线更是跨出武汉开到鄂州;加上已建成通车和在建地铁项目,未来武汉将有9条轨道交通线路布局在武汉东部。

  “这与武汉产业布局向东延伸的大方向完全契合。”湖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武汉三镇中,大武昌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不仅人口净流入增速更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亦在向东部地区倾斜,“比如国家商业航天基地就布局在武汉东北部的新洲区,武汉东部还崛起了以武汉新港为依托的港口工业新城,名扬世界的中国光谷同样位于武汉东南部”,东部地区已然成为武汉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战场。

  与此同时,湖北省委省政府最新勾画的以“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也在“一芯驱动”上有了明确指引。

  湖北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一芯驱动”,此“芯”有三层含义:一是产业之“芯”。即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

  众所周知,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正位于武汉光谷东的未来科技城。而光谷本身就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东湖高新区自去年起全面开启建设“世界光谷”,崛起“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产业集群。

  二是区域之“心”。即强化武汉“主中心”地位,提升武汉城市圈和其他城市群功能,发展壮大更多新的区域增长极,加快形成中心带动、多极支撑的“心”引擎。

  “中心城区今后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大量布局在城市周边,特别是东部地区。”秦尊文说,而且鄂州市又把葛店开发区当作重中之重在发展,实际上葛店与光谷东已经连片发展了,随着武汉地铁线向东延伸,人口亦在向东迁移,“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都在鄂州靠近武汉的地方新建了校区,新武汉人也热衷在光谷东和葛店落户”。

  三是动能之“新”。即大力发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系。

  此次地铁新线将向东延伸至新洲区,这里布局有全国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将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和新的增长极。”武汉市人大代表、华夏幸福武汉区域事业部总经理李洵说,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是武汉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基地将围绕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构筑未来武汉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而纵观中国城市发展规律,与北京、上海等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时期的稳定发展不同,武汉正处于快速扩张和寻求稳定发展的交替期。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发现,武汉在经历了由沿江向主城、都市发展区逐步拓展后,目前武鄂黄黄、汉孝临空地区等基本形成了连绵板块化布局的空间形态,迫切需要加强近汉地区的空间统筹。

  接近武汉决策层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按照武汉城市整体规划,至2035年的近20年时间里,武汉空间转型将从市域转向大武汉地区,往城市群、大都市区转型,将在既有“1+6”城市空间格局基础上,升级形成“1331”空间格局,形成以主城为核心,光谷、车都、临空副城为重点,东部、南部、西部新城组群为支撑,长江新城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空间结构,构建开放式、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武汉地铁发展从“一字型”到“工字型”,再到“网状”直至向武汉城市圈延伸,这既给企业家带来投资机遇,每个地铁站都会成为总部经济、工业园与住宅区的集中地,也是武汉主动承担国家责任,城市地位上升、功能拓展的需要,更是武汉由市域走向区域,实现区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可谓“大势所趋”。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