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晓龙2019-11-28 14:18:48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又是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
感叹上一个大蓝海市场的名单上,出现过长租公寓、物业管理与酒店行业。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偏重于运营端的服务行业。
四大体育产业类别中,除了体育用品制造,职业体育、体育健身与休闲、体育服务这三大类别均为服务业。服务业盈利模式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行业有明显的差异性,服务行业更强调运营能力与价值创造。
伴随2020东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体育产业迎来世人瞩目,中国从体育用品制造传统强项,向职业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休闲健身等体育产业领域扩张,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精细化开始显现。
从所占GDP比重来看,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75%(2015)、2%(2012),而中国目前不到1%。由此看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具备爆发式增长的潜力,而产业化势必带来资本和企业的青睐。以近两年数据来看,频频备受资本眷顾,集中于电竞、健身与体育培训等体育消费升级领域,印证了体育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从观赏到参与,从单一传统球类项目,到马拉松、越野跑、攀岩、登山、潜水等多项目百花齐放,体育产业的关键词和内涵丰富了起来。
从房地产业视角看,在过往参与体育产业的投资中,多布局于赛事俱乐部等传统球类运动项目,大多时候被看作是企业文化符号或者某种影响力。
显然这没有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去看待这一行业的广度与深度。以体育赛事为例,具有多重效应,其中以广告、品牌声誉、赛事影响力最为显现。特别是赛事的长尾效应,能够让职业体育运动的光芒绽放持久,如版权授权、赛事周边产业(文化、酒店、衍生品)以及职业体育培训教育等等。
单看赛事版权,腾讯与阿里争夺NBA数字媒体版权(2010-2025),双方势均力敌硝烟弥漫,腾讯最终以15亿美元签下版权。在上份合约中版权费是5亿美元,这一次翻了三倍,足见版权溢价之惊人。
从过往房企布局体育的案例来看,大多单纯投入,依靠广告、门票盈利尚且艰难。而社会大众对房企的“大手笔”、“不计回报”印象深刻,房企还没有摆脱单一追求品牌塑造这一维度,进一步如何利用体育大产业变成主营业务尚在摸索中。
可喜的是,我们亦看到了中国有不少房地产企业,从单纯投一只队伍,开始长线投入到一个赛事,从投硬件到投体育旅游,从投资依赖短期回报到依靠长期经营,“体育+地产”走出焦虑、迎来成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