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买壳再现江湖

艾经纬2018-12-19 16:39:51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扫描二维码分享

  2018年PE、VC行业募资大滑坡,随着IPO审核收紧,退出也是大打折扣,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募资。

  11月8日起,A股市场上一家不起眼的公司光洋股份(002708.SZ)接连蹦出10个涨停,原来是公司的控股股东要变为一家老牌PE东方富海了。

  这不只是一起简单的买壳,重点是PE买壳,PE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了。据笔者了解,目前业内不少PE都在摩拳擦掌,都想趁着一路走低的壳资源报价买一个。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类似的案例。

  东方富海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其之前市场上曾有两大壳游戏玩家,但皆如神话一般诞生,又被雨打风吹去。

  壳资源游戏

  长久以来,A股市场上有几大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退市机制的滞后,所以每一个上市公司都在总市值中隐含着一个壳资源的价值,这个价值参照之前的借壳游戏简单估算,都在几十亿元,而且随着市场周期和政策变化而波动。

  所以A股市场上有个奇怪但又合理的现象,一直存在炒壳的惯性,某只ST股一旦传出被借壳的绯闻,就难免被一通乱炒。

  壳资源价格曾经一度甚嚣尘上,证监会在2014年11月对重组办法进行了一次修改,规范借壳上市行为。但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又把壳价哄抬起来。

  2016年6月17日,证监会再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壳资源价格走低。

  而且伴随着IPO常态化和监管趋严,壳价值日趋贬值。加上2015年A股市场接连遭遇三次股灾,大量的股票尤其是大量的中小市值股票股价不断下挫,使得30亿元左右的中小市值公司不断增加。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总市值低于30亿元的上市公司,已经从2017年年初的不到20家,增加到2018年11月底的近1200家,约占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2年增长60倍的候选范围,简直是太丰厚的资源了。

  玩家九鼎、中科招商

  在PE行业,曾经有两个典型的壳玩家。

  第一个是九鼎投资,这个业内后起之秀,凭着一股狠劲,把PE产业做成一个流水线模式。而后登陆新三板,成为新三板上的第一家PE机构,再后来入主中江地产,完成借壳上市之旅,成功登陆A股市场。九鼎借壳上市开创了PE上市的先河,并且至今没有类似纯正的案例。

  借壳上市之后,九鼎开始向大资管平台迈进。2016年以来,不断抛出百亿规模的融资方案,从公募基金管理到证券经营,再到互联网金融业务,一个金融控股的平台跃然而出。

  但步子迈得有点大了,在一系列事件之后,九鼎金控版图中的九州证券黯然转手。

  另一个是中科招商。比起九鼎借一个壳构建平台而纵向扩张,中科招商则在多个壳上横向扩张。

  2015年6月至8月,经过两轮股市下跌,市场上哀鸿遍野,但此时中科招商这个白马骑士出现了。

  凭着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的火爆,中科招商在新三板上连发四轮定增,融来了上百亿元,成为当时的定增王。凭着这番雄厚的资本,共耗资30多亿元控股了十几家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股东持股分散,且业绩差的小市值公司。

  作为一个PE机构,这番行为显然有别于恒大举牌梅雁吉祥,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囤壳的布局。虽然那位标志性的戴着礼帽、留着小胡子的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曾解释,这是打造一个上市公司产业集群。

  2015年9月,中科招商再抛出300亿元的定增方案,称在未来5年控股50家A股上市公司。但好景不长,2015年12月监管机构紧急全面叫停了PE/VC机构在新三板上挂牌和融资。

  待到2016年5月27日,全国股转公司对私募新增了8项挂牌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公司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之和占比要在80%以上,这为中科招商以后被摘牌埋下了伏笔。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重组新规征求意见稿,壳资源的价值走低,囤壳模式也自然走向了末路,这对中科招商的模式而言是致命的打击。

  于是在2016年10月之后,中科招商开始陆续减持,2017年年初中科招商更是一口气清仓了8家上市公司的持股。从一年多前的买买买,变成了当时的卖卖卖。

  游戏逆转了,中科招商的股价自然也就从巅峰开始跌落了。2017年4月28日,中科招商股价跌到1元下方,此后长期在0.8元左右徘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17年12月15日晚间来了。全国股转公司公告称,中科招商将在12月26日起被终止挂牌,也就是说要从新三板上摘牌了。

  至此,昔日一度市值高达1300亿元的中科招商,市值蒸发95%以上,最终黯然收场,留下一堆债务纠纷,一度闹出股东大会冲突,更滑稽到把股东大会挪到了大巴车上去召开。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壳玩家,中科招商扬名于壳,也败于壳。

  有多少PE拥有足够的“子弹”

  从九鼎投资和中科招商在壳上的资本腾挪,可以看出,这一游戏受市场的波动以及政策的牵制很大,抓住了时间窗口就可以一举称霸,但是市场一波动,或者紧箍咒一念,游戏也就结束了。

  2016年之后,随着IPO的正常化,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低市值的上市公司,对于借壳方而言就是廉价的壳资源。

  选什么样的壳呢?

  首先便宜是第一位的,壳资源公司市值越小,欲借壳公司付出的成本相对更低,买壳看中壳资源的上市资质,而非壳资源的资产质量,所以便宜是硬道理。

  其次是要干净,从买方来说,买方借壳上市时均会打包处理壳资源公司原先的债务,故在准备借壳时买家更青睐资产负债结构简单的壳资源。

  第三就是壳资源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低,且股权结构分散,这样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变弱,上市公司卖壳意愿就更强。

  但这显然都是买方的一厢情愿,实际市场中,便宜是存在的,但干净与否就很难说了,其中的资产负债率高是很正常的,而且也不乏一些隐形债务的风险。

  再退回一步讲,壳资源是便宜了,但是目前资金充裕的PE也不多。2018年PE、VC行业募资大滑坡,随着IPO审核收紧,退出也是大打折扣,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募资。

  总而言之,虽然壳便宜了,但这还是头部PE才能玩得起的游戏。

  (作者为某纳斯达克上市金融机构研究所所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原创 宏观 政策 市场 公司 土地 观点 金融 海外 产业链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