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研协]北京为“抢人”又划了一条线:供应政策房,不限户籍

2018-07-24 13:54:32

扫描二维码分享
  • 城市:北京
  • 发布时间:2018-07-24
  • 报告类型:政策分析
  • 发布机构:中房研协

  导读:7月20日,为了抢人才,北京又划了一条线。人才界定的权力完全下放到各区和园区且人才住房新政无户籍限制。让人有些费解的是,同样是针对人才的内容,既然北京已经划了一条积分落户的线,为何还要再划一条线呢?而这次的抢人权为何给到了各区?楼市为何在此时才变成“揽人”的工具?

  北京发布人才住房新政

  7月20日,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对外发布人才新政。《关于优化住房支持政策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的意见》指出,面向人才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原则上由属地区人民政府或园区管理机构组织建设筹集和分配管理,只租不售、循环使用。据悉,《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为了抢人才,北京又划了一条线。这也是继北京积分落户政策之后,三个多月内,北京“揽人”的二次重磅出击,只是,这一次抢人的武器由户口变成了房子。

  7月20日,北京发布人才住房新政,内容方面有三个大尺度亮点:

  第一,人才界定的权力完全下放到各区和园区。一旦满足各区、园区的人才标准,就可以获得专配政策房、租房补贴等政策支持。

  第二,人才住房新政无户籍限制。“非京籍优秀人才及境外个人(含港澳台居民),家庭成员在本市无住房的,可以购买用于自住的普通商品房,也可申请购买一套共有产权住房”;

  第三,通过租、购、补三种方式提供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租房补贴及购房支持等政策性住房。房和钱,两者择其一。

  可以说,为了“抢到人才、留住人才”,北京已经做了最大程度的妥协和放开,甚至打破了一直以来高门槛的户籍和国籍的限制。

  抢人权为何给到了各区?

  不同于其他城市抢人权以市级为主导,本次北京的人才住房新政直接将权力下放到了各区。

  按照文件内容的表述是,人才住房政策,主要结合“三城一区”及其他国家或本市重点功能区建设,通过住房政策来服务保障在京就业创业的人才。

  注意关键词“功能区”。这就涉及到了北京一直在进行的疏解非首都功能,即腾退一般制造业、区域性市场和区域性物流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也就是说,北京对产业的定位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控制、疏解和调整,现在各区的功能结构基本确定下来,留下来的产业就是发展方向。而这些承载新功能的各区就是人才需求的结构。

  那么,具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答案就在“三城一区”里。“三城一区”指的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以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比如,中关村科学城承接的是网络空间安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任务,因此,这类型的人才就是本区重点需要以及关照的对象。再比如,未来科学城被定位为央企人才的创新创业基地,而市发改委此前也透露将有15家央企入驻这里,那么,这些央企需要的大量的研发型人才就是缺口。

  另一个问题是,到底人才的需求量是多少呢?因为,这决定了此次人才住房新政中需要的“人才量”和“住房量”。下面这组数据可以带给我们一些量化指标的方向。

  根据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数据,北京市2018年上半年企业单位预计净增用人岗位约5.1万个。产业、行业结构进一步向“高精尖”领域转化。其中,“三城一区”将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2018年上半年城六区用人需求占比为64.5%,同比降低了4.1个百分点;而“三城一区”用人需求占比则为37.6%,同比上升了7.8个百分点。

  此次人才住房新政,对楼市有什么影响吗?

  我爱我家集团研究院院长胡景晖表示,此次人才住房新政的实施,可以解决人才来京最重要的住房问题,从而为北京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极大提升北京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北京经济的长期发展。但值得关注的是,此政策与此前部分城市人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楼市升温有所不同,此次北京出台的人才新政严格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对人才提供的三类保障措施主要是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和发放租房补贴,这对当前的调控政策没有丝毫冲击,其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政策还能进一步促进租赁市场的发展,借租赁市场平衡买卖市场。所以,虽然人才住房新政利好于北京房地产市场,但投机炒房却毫无空间。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为抢人,北京到底要划多少条线”?具体数字我们回答不出,但可以确定的是,北京对“人才”优惠的尺度还要进一步放宽,这也可以理解,当最严苛的“户籍”都可以松口的时候,其他还有什么不能松的呢?

  而此前也有迹象表明政府对人才的爱有多深,甚至爱屋及乌都惠及到了人才的子女身上。

  今年3月份,北京市发布的《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更好地为人才松绑放行,解除后顾之忧,人才引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三城一区”引进的可放宽至50周岁,个人能力、业绩和贡献特别突出的可进一步放宽年龄限制。另外,引进人才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

  (内容来源:90度地产、证券日报)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